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神的耐心教化/經典與聖經故事有感~

我的有感:
聖經跟佛教經典經常會看的門徒或羅漢跟佛/上帝的對話,這就是他們默默在做的德大, 甚至要顯露自己的缺點然後佛/上帝才得以說出真理。

聖經之中不乏重覆不斷的類似對話,再回到佛學經典,看起來真是再熟悉不過了呀~~ 
(請參考下面的舉例一、二)
這概念說穿了就是現在我們常用的「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的概念囉!人類實在太難教化,所以神們說了不只三次,每每都要無限無限的重覆重覆...... 你看祂們多麼用心良苦!!
會有此感想是因為這陣子又回去噗浪游泳,追了冏星人的新發展,看到很有意思的對話:

冏星人回應的某一段文字:「聖經的一個很重要的脈絡就是,上帝跟先知之間的討價還價。這可以說是先知的主要任務了!
這些先知之中最能跟上帝討價還價的該屬亞伯拉罕,他真的超能凹甚至有專門的書籍出版,教大家怎麼從亞伯拉罕的言行學談判XD」

延伸閱讀: 「談判聖經與聖經談判」
 http://www.negotiation.com.tw/pts.php?ptsid=16
舉例摘要:
舉例1. 舊約中的談判範例
  舊約<創世紀>第十八章中,有一段亞伯拉罕和耶和華談判的過程。耶和華因為「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個城罪惡深重,想要毀滅這兩個城。當耶和華向所多瑪前去的時候,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的人向神求情。
  他問耶和華:
  「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送剿滅那地方麼?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麼?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   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裡見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個地方的眾人。」
  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假若這五十個義人短少了五個,你就因為短了五個毀滅全城麼?」
  耶和華說:「我在那裡若見有四十五個,也不毀滅那城。」
  亞伯拉罕又對他說:「假若在那裡見有四十個怎麼樣呢?」
  耶和華說:「為這四十個的緣故,我也不作這事。」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假若在那裡見有二十個,怎麼樣呢?」
  耶和華說:「我在那裡若見有三十個,我也不作這事。」
  亞伯拉罕說:「我敢對主說話。假若在那裡見有二十個怎麼樣呢?」
  耶和華說:「為這二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妥動怒,我再說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
  耶和華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說完衪就走了。
舉例2.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
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 為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
...
...
...
應以......。即現........而為說法。(換主詞繼續無限無限....重覆舉例....因為凡人太駑鈍而且健忘....)

佛教經典跟聖經是不是喜歡用重覆不斷的類似對話,有沒有很類似熟悉呀~~


(噗浪網友做的搞笑版)
 
  (順便讓大家看一下噗浪蓋大樓的截圖,對話還要往下延伸4-5倍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