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是我也在安胎似的。
因為同修們玩笑說:SU去醫院陪妹妹安胎,簡稱「SU去安胎」
基於科學與家屬的立場,我也爬了一些關於安胎的資料與文章。
醫生給妹妹的藥是很常規的安胎藥,YUTOPAR:子宮鬆弛劑,可以抑制子宮收縮強度、頻率,並降低收縮反應。口服、血管與肌肉注射。目前還維持靜脈注射,要是可以降的劑量再慢慢改成口服之後,就可以回家安胎了!
看到網路有人這麼作:
跟子宮還有身體道歉,並好好謝她們,想像有白光充盈在子宮周圍保護著一切。
我在新藝境畫廊 看到李善單教授的新系列:最強幹細胞。
看著畫作中充滿的活力的「蛋」,讓我直覺想到小生命的強韌!也想到妹妹的雙胞胎,正像下面這幅作品! 藉此為兩枚未出世的寶寶祈福~~
圖片來源:李善單工作室 |
其實,我們總是消耗著身心能量,總是要等到有狀況才想到身體負荷太大了,不過有覺醒總是好的!
雖然只是在安胎病房的陪伴,睡了幾天的醫院,就已經讓我感到睡眠不足,上週末之後竟然感冒了!
忙亂之中,我也忘記好好觀照自己的身心,忘記感謝、忘記呵護。還好白天在辦公室有香華齊運茶跟大妙茶 的養生之前的夏日茶飲曾介紹過~ ,回家提醒自己要靜下來,點個精油薰香燈,再利用閉目養神的時間敷個蓮花面膜,通常都能睡個深沉的好眠!
有時候看到妹妹不舒服,總是第一個想到用精油來舒緩一些症狀,例如手腳僵硬或血液循環不好那類的。
但是一般來說,常聽到孕婦不建議使用精油產品,但是像我們家這種習慣精油的生活,似乎值得好好研究。
網路還有看到針對安胎有效的是艾草。(艾草: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和散寒除濕的功效。)
「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者用於產婦蒸汽浴的用料。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摘自:艾草用於孕婦
精油不適用於孕婦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單方精油具有活血與通經作用,例如洋甘菊與玫瑰精油。薄荷有點振奮作用,也不建議使用。迷迭香等含酮類的精油,會影響神經系統與胎兒發育,所以不要用。
另外,因為有些精油含有具毒性的酮,酮是孕婦以及嬰兒禁用的,不宜長期、高劑量的使用。例如,鼠尾草中的側柏酮,會導致流產,穗花薰衣草、歐薄荷、牛膝草中的酮成分,也可能導致早產。
懷孕初期的婦女不宜使用荷爾蒙類或能通經類的精油,因為使用這類精油會導致月經來潮,目前還無法證明會否導致流產。由於許多精油有促進荷爾蒙的功效,孕婦不適合使用。
不過洋甘菊是很好的酯類精油,能安撫情緒,對嬰兒是很好的。
因此,孕婦並不是絕對禁止所有的精油的。
有的精油只是懷孕早期要避免的,例如薰衣草,懷孕中期以後的孕婦可以用它來按摩以抗妊娠紋。還有溫和的洋甘橘子精油,嬰幼兒、孕婦及老人都能使用。
懷孕的前4個月,最好避免使用有通經和收縮功能的精油。包括:茴香,羅勒,松,鼠尾草,絲柏,茉莉,杜松,馬鬱蘭,薄荷,玫瑰,迷迭香等。同時也不建議使用按摩。從5-6個月開始,可以採用稀釋的薰衣草來緩解背痛,或玫瑰以保持平和情緒。同時,可以開始向腹部和臀部塗抹一些基礎油以避免妊娠紋的產生,如甜杏仁油。晚期可能出現的腳水腫,可用天竺葵稀釋進行按摩。方法是從腳踝向大腿按摩。
通常在懷孕末期(六個月以後),適當的使用精油降低劑量,可以用來維護孕婦和胎兒的健康,以及減輕懷孕期間噁心、背痛、腳和足踝水種問題。
再歸納一下:
l 孕婦可用精油:安息香、依蘭、天竺葵、鳶尾花、茉莉(會促進子宮收縮,懷孕初期避免使用)、薰衣草、橘、橙花、夜來香、沒藥、檀香、乳香。
l 部分精油中含有的成份有可能導致流產,因此,在懷孕過程中應該避免使用,這些精油包括:羅勒、快樂鼠尾草、雪松、絲柏、茴香、茉莉、杜松、馬鞭草、百里香、檸檬香茅、馬鬱蘭、沒藥、薄荷、玫瑰、迷迭香、鼠尾草、百里香。
l 在懷孕的前16週,應該避免使用任何精油,但可以使用一些冷壓萃取的基礎油按摩身體,使皮膚保濕和滋潤。
綜上所述,雖然對孕婦來說並不是絕對禁止所有的精油,但鑑於普遍缺乏專業的醫師指導的現狀,孕婦們還是謹慎使用精油為好。
參考:懷孕期間使用精油注意事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