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斷捨離 --人生大掃除

近日在看一本書:「斷捨離」,作者山下秀子,在日本掀起一股「斷捨離」風潮。
NHK的新聞節目還製作特集,鼓勵大眾在從居住空間到心靈都貫徹地「斷捨離」,實行人生大掃除,道出了現代人身心居所的新出口。「斷捨離」主張人們應該對一切不需要、不適合、不愉快人、事、物都斷絕離捨。」
「斷捨離」的幾個重要概念:
1. 懂得斷絕: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2. 懂得捨得:捨去不需要的廢物
3. 懂得離手: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重複「斷」與「捨」的過程,最後的狀態就是「離」。

我想起剛踏入社會時,在一位美術老師家中學畫,每週三小時習畫的閒談之中,也學到老師的生活態度。學美術的她跟中文系教授的師丈兩人的書籍是以圖書館的軌道書架來收藏,有個機會參觀師丈的書房時,真的是大開眼界、直叫人嘆為觀止!
老師說,他們兩人幾乎很少添購不需要的家具或者用品,書籍幾乎是最大量的家具,早在
20年前就施行環保回收的生活,包括廚餘堆肥,而且就用在玄關外的小庭院。不需贅言,二樓半的住家給人的感覺就是簡約的舒適!

從我開始認真談起這本書以及在網路認真搜尋「超強收納術」,這時已經大略可以知道我是怎樣的人了:房間?我似乎已經沒有房間了…

基本上,我把車子跟房間都當作置物空間‧‧‧

山下秀子說:
面對物品就是面對自己,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並非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為心靈帶來了變化,只要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換句話說,斷捨離就是「動禪」。」
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主詞永遠都是自己,時間軸則永遠都是「現在」。



如此,家裡就不會充斥著過去(捨不得的美好回憶)與未來(我可能還會用到)的物品。


有空可以看看網路上找到的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居家空間舒適因素構成

居家空間的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而造就成環境因素的是自己,反過來影響的也是自己。


在紅塵滾滾情緒起落的當下,美術老師曾開導我一句話:「捨得捨,捨不得亦得捨!」到現在我都還常需要拿來提醒自己。(表示還有很多可以捨~)

基於環保的理由,我們也不該再擁有遠過於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今年看到一則新聞,說美國一年浪費的食物可以餵飽非洲所有的難民,台灣人去年浪費的食物總量275萬多噸,足以讓台灣26萬低收入戶人口吃上20年!(根據:環境資訊中心)


人生的大掃除我從這個換季開始,清出兩大箱的衣物,準備寄送給需要的團體,正好響應寒冬送暖的活動。

同時我也鄭重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除非需要,不再任意起貪念來增加自己的物質滿足!


改變人生,從內在心念開始,從生活小處做起,我們可以改變世界!


以下面這兩幅畫來作為對自己生活的期許---

寶藏出/安自在:油彩.畫布 (圖片出處:李善單工作室 )

希望生活中的留白,帶來的是安然自在。


少女與貓‧夢幻之旅4 / 油彩 (寶勝畫廊代理藝術家,王馨薇)

第一次看這幅畫就希望我的房間也能讓自己有這樣的心情,輕鬆自在的放著音樂、翻著把思緒帶到奇幻世界的小說,貓咪也慵懶的陪在一旁,看起來我美好的生活又更近了一步。



web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分享心得~